六安新闻网讯 1月20日,六安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2014年,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汪芳、王世斌、史元发、邬效丛等49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的议案被人大主席团确定为一号议案。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执行情况怎么样呢?全市的安置房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呢?记者了解到,市重点局已经给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答卷。
据统计,2014年度,安置房续建项目和计划开工项目25个,总面积387.52万平方米,其中金安区政府承建9个项目,面积156.58万平方米;裕安区政府承建11个项目,面积164.72万平方米;市城投公司承建5个项目,面积66.22万平方米。2014年,安置房续建项目共11个,总建筑面积132.33万平方米。其中金安区政府承建3个项目,面积41.2万平方米;裕安区政府承建4个项目,面积44.91万平方米;市城投公司承建4个项目,面积46.22万平方米,所有续建项目均按时间节点计划有序推进。新建项目中已开工4个,总面积92.99万平方米。10个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前期工作,总规划面积162.2万平方米。
出台多项规定保障建设
为确保一号议案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六安中心城区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领导组,综合协调中心城区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市重点局制订出台了《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多次专题召开办理工作研讨会,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参加,对议案办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和研究,明确工作措施。市政府高度重视安置房布点规划工作,市重点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六安市中心城区安置房布点规划》,经2014年4月18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明确了安置点的安置范围和建设规模,指导具体项目的征迁安置工作。2014年市区相关单位依据《布点规划》,结合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土地收储和棚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启动金安区龙河东路两个安置点、裕安区南大庄安置点、佛子岭路以南磨子潭路以西等4个安置点周边摸底测算和前期工作,在较大范围征迁之前,提前启动安置点征迁建设,减少政府超期过渡费的支出。
为解决安置房建设标准不一问题,提高安置房建设品位,市住建委、市重点局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六安市安置房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从安置房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设计、结构设计、配套设施、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方面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提升安置小区整体品位,全面指导全市安置房建设。
积极探索建设新模式
在推进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市重点局积极探索安置房建设新模式,拓宽安置房取得渠道。通过关塘安置小区试点,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与原建设模式相比进度快、工期短,现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各项变更签证大大减少,既能节约政府投资,又能保证安置小区按期交付使用;安置房建设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从“以建为主”向“建管结合”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同时,推行购买商品房安置模式。建立购买安置房会商制度,即由市重点局、监察局、财政局、国土局、审计局和征迁实施单位等,依据房源需求和市场情况,会商制订购买方案,就购买安置房面积、户型、套数、价格、交付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与开发企业进行洽谈,签订购买协议,购买商品房用于安置被征迁户。截至目前,已购买商品房702套,面积69500平方米。为进一步规范购买程序,节约财政资金,市重点局学习先进地区采购商品房作为安置房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进行认真探索和总结,形成《六安市市本级采购商品房作为安置房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建议。
完善物业管理机制
市重点局要求,安置小区建设时,严格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安置小区物业管理配套设施进行专项规划,确保安置小区基本物业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小区道路、地下管网、公共照明、停车位、消防、监控、围墙封闭、绿化、健身器材、物业管理用房等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做好与城市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工作。同时,加强安置小区前期物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置小区物业公司准入机制,要求小区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有实力、有经验的物业服务企业充实到安置小区物业管理中,制订《业主临时管理规约》,加强业主自律管理。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对小区现有基础设施设备、房屋共用部位以及环境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综合整治,确保业主满意。严格落实物业管理“区政府负责制”,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认真组织安置小区首次业主大会,及时成立业主委员会,抓好物业管理工作。市重点局在安置小区配备一定比例的经营性用房交由属地管理,其租赁收入用于弥补管理维修经费不足。对擅自撤离服务小区的物管企业列入“黑名单”,不得参与安置小区物管投标或接受委托。目前,已移交属地管理的20个安置小区物业公司运作正常,安置小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下一步,市重点局将在继续坚持定期巡查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安置房在建项目专项督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督促承建单位限期整改。定期召开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调度会,听取安置房建设情况汇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督促承建单位加快施工进度,按施工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坚持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征迁安置问题,根据各征迁项目的规模、安置点建设情况、财政资金状况,分析、选择最为合适的安置模式。充分汲取先进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六安实际,探索安置房建设新方法新模式,拓宽安置房取得渠道,缩短安置房建设周期,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形成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置房建设模式。
今后,在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重点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两区及开发区所承建的市本级安置房项目的调度、检查和指导工作,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安置房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六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