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为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六安市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也纷纷为破解养老难题建言献策:希望加强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水平;六安城区“三无”老人养老的问题急待解决;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组合的养老模式;加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1月20日,在六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毕小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章节中,提出高度重视养老问题,重点做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于养老等相关问题的重视。很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对养老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还写进了提案、议案里。
建立关爱服务体系
所以,胡惠委员结合本职工作,提出了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于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建立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动态信息管理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对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家庭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分类管理,建立留守老年人乡(镇)、村台帐和县(区)动态信息库,建立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制度。
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农村老年人组织。建立健全村级老年协会组织,政府拨付专项经费,明确专款用于村老年人活动。完善规章制度和档案资料,在村两委领导下,按组织章程开展经常性协会活动。鼓励成立老年人互助小组,低龄帮助高龄,邻里帮助空巢老人,守望相助,邻里互助。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定专人专职做好农村各类养老服务工作,同时承担协助对农村空巢、失能老人日常巡视、紧急救助等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
再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待遇,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我市农村老人每人每月55元养老金。从2009-2014年的5年间,“物价涨,就是农村养老金不涨”,老年人有怨言。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建议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列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
胡惠说,现在要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还要兴办农村养老服务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当地高龄、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镇、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慈善、援助资金等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机构,逐步将农村养老服务引向市场。民政部门的福彩公益金、体育部门的体彩公益金要确定一定的比例予以资助农村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需关注
政协委员胡惠表示,我市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万,占人口总数的16%以上。据统计,全市约有空巢留守老人68万,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家庭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更为突出。比如说,多数留守老人还是要靠自身的劳动来维持生计,看家护院、耕种田地,有的60岁甚至70岁的老年人,仍然还是田间的主要劳动力,承担繁重的农事劳动;“门口拴着一条狗,家里只剩两老口”是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形象描述。虽然吃穿不愁,但是精神空虚。虽有通信工具,但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大有人在,老人与子女经常半年或一年才通一次电话。缺少子女的孝敬照料,老人孤独失落、寂寞、悲观。若有老伴逝世,留下的老人就更难以为继;生活缺乏照顾,管护孙辈负担重;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到老年容易患病。实施新农合制度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但农村总体经济收入不高,“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还是存在,“有病不医,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现象也有发生。
敬老无亲疏
在“两会”期间,有不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表示,现在在六安的不少乡镇,有一些家庭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都住进了新房,不过却将老人还安置在破旧的草房里居住。政协委员胡惠说,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对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建立城乡尊老爱老专项表彰制度,通过表彰大力弘扬孝道精神。加强法治教育,督促子女主动履行赡养义务,保持与父母的经常性联系,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老人安度晚年。所以在2015年,市老龄委,将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的尊老、爱老的氛围,敬老并无亲疏,天下老人皆为父母。
养老事业需加快发展
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74号提案中提出,关于加快我市城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与养老资源有限的矛盾在我市很突出,特别是城区养老机构规划实施不力,缺少跟踪督查;养老机构发展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培训缺位;养老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服务对象错位。所以,此提案就以上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加快规划实施步伐,切实推进相关规划;其次,强化公办养老,发挥政府养老的社会脱底作用,推动政策兑现,做强做大民办养老;加强人员培训,搭建养老工作信息平台。
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178号提案中,也提出要加强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兴办养老机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产业,形成多员投资,机制灵活,能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要。
市人大代表彭宗俊表示,说起养老事业,就不得不提及养老产业,一些六安本土的风景区就很适合发展养老产业。比如金寨的天堂寨风景区就很适合老人的养老、养生,这里有山水、文化等优势条件,适合老人在此度假、休闲、养老。加之金寨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与这里相对成熟的旅游产业链,老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还可以吃到本地的时令菜、还可以做有益于身心的运动,这些都是发展养老产业的优势,足以吸引不仅本地老人,还有外地的老人来此。不过本地的养老产业刚开始起步,所以发展潜力巨大,急待开发。不过,专业的养老产业,不仅要老人吃的好、住的老、玩的好,还要考虑医养结合的模式,这样才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来此养老。(记者 李振欣)